2016国际导演大师班(南欧)圆满结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16浏览次数:98

618日上午,在总结第五周学习经验后,导演系主任卢昂教
授宣布2016届南欧国际导演大师班圆满落幕,并主持了结业仪式,宫宝荣副院长代表学院为学员颁发结课证书。回顾这三十五天的学习时间,在外籍教授与学员的探讨与互动中、在中西方戏剧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学员对戏剧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
首先来到大师班的是希腊国家剧院导演、艺术总监利瓦西诺斯教授,他同时兼任希腊国家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以自己曾经执导过的《伊利亚特》为授课文本,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每天对学员进行各种热身运动和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大家运用轻、高、低三个层次的运动建立与空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在舞台上复原真实的同时又与真实相反,即以突破常规的方式用心灵内部真正看到世界;二,对《伊利亚特》的分析,教授介绍了荷马史诗作为欧洲文化母体的独特性所在,并由浅及深引导学员从自我出发去感知这个离当代生活具有一定距离的文本;三,学员进入对《伊利亚特》选段的排演阶段,教授尤其强调演员在与对手交流的同时与观众建立联系。
第二周,葡萄牙里斯本戏剧与电影学院副院长和戏剧系主任的科利亚教授带来了《后戏剧剧场中的“传记体”》这一课题。首先,教授同学员分享了欧美国家的自传体与后现代戏剧相结合的作品选段,并强调“后戏剧局剧场”这一概念来自戏剧理论家的归纳整理,而非导演在创作时对作品的自我定义。在随后的课程中,教授以哥伦比亚大学安·博格导演(曾受邀参加国际导演大师班美国班授课)的Composition练习为支点,要求学员以自我作为切入点分五个步骤创作有无逻辑皆可的分镜头演出,最后生发意义,从而激发观众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教授指出,虽然目前即便在欧洲也没有对所谓“后戏剧剧场”的明确定义,但在当地这一戏剧形式已可与传统戏剧平分秋色,它旨在运用各种舞台元素去探索舞台的无限可能性。
第三周,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戏剧学院导表演系及舞台设计系的瑞蒙德教授的课题是《身体与空间的造型与创造》,其大胆新颖的授课方式使学员对后戏剧剧场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教授虽以阿尔托的《再也没有天空了》作为工作文本,但其重点不在于对情节的解读,而是激发学员对文本中所描述的视觉、听觉、画面、色彩、声响、空间等要素产生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每天的课程都会重复进行三个步骤:教授对场地中灯光和道具进行重新布置、学员自外由内进入场地后探索空间、学员当众进行换衣服的仪式。教授强调用空间的造型技巧进行创作,要求学员在舞台上直接根据自己的指示,结合对声音、灯光、身体、言语、服装、道具的综合及平均运用,即兴展示当下时刻中纯粹原始的内部冲动。
第四周,来自米兰戏剧学院和米兰Piccolo剧院的康萨格拉教授更为注重作为一名导演对演员肢体造型方面的训练。教授以《舞台上:身体-心灵在表演中的整合》为课题,基由一整套拉班的形体训练及发声与动作相结合的练习,使学员感受拉班理论中四个行动的因素:流动(包括自由的流动和控制的流动)、空间、力量(轻的力量与重的力量)、时间(有节奏变化的过程),并要求学员将这四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在课程后期,教授加入了特定画面来强化学员对这四个因素的感知。此外,教授还强调了演员运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即能量的恢复和保持身体的张力。同时,教授颠覆传统演绎思维,反对演员的肢体表演成为思考过后的结果性表达,认为舞台艺术要通过身体思考,身体在下意识的律动中会带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在大师班的最后一周,我们迎来了来自保加利亚国立戏剧和电影艺术学院戏剧导表演系的主任塔内库斯卡教授。教授以莫里哀的《唐璜》为授课文本,带领学员重新回归现实主义风格创作。首先,教授讲述了保加利亚文化在欧洲历史上的影响,之后介绍了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作家对“唐璜”这一人物的艺术创作,并基于此阐明了导演在真正进入排练状态之前,对文本进行各方面调研的重要性。在之后几天的课程中,教授要求学员两人一组扮演《唐璜》中的选段,并在学员的练习中不断为其细化剧中人物的心态、性格和规定情境,使学员的表演更为真实饱满。
三十五天忙碌又充实的学习时光虽然画上了句点,但这也意味着全新的开始。相信学员带着这种对戏剧更为深刻的体悟,不断开掘各类戏剧课题,引领自己的艺术创作。(文/千愉)
 
 
瑞蒙德教授正在授课
 
 
宫宝荣副院长在结业典礼上发言
 
 
学员毕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