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作品】《那年桃花》

发布者:导演系发布时间:2020-09-27浏览次数:870

由我系党员教师姜涛导演

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

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连演三天

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甚至有观众写下了千字的长评

还没看过话剧的朋友们就先看看剧评吧

也欢迎看过剧的观众们积极分享观后感




那年桃花最动容






走出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的东北门时,月明风清。我们和演职人员话别,脱下民国时期的服装,带走让人泪目的红色记忆。

40分钟前,一出名为“那年桃花”的无剧场话剧,在这片上海的重要革命历史遗址上演。作为针对“四史”学习教育推出的全新沉浸式党课,已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旧时的龙华看守所成为一座多场景的剧场,演者近在身边,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年代感扑面而来;观者身着民国服装,手持传单,远观近看各有滋味。尤其是共产党人罗忠阳上刑场一幕,观者分列两侧,看着罗渐行渐远,最后只听到镣铐声音。

“首要已擒,祸可熄。”这是国民党抓捕罗亦农后的狂言。

罗亦农,即“那年桃花”话剧中罗忠阳的原型。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湖南湘潭人,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组织领导者之一,后当选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1927年,罗亦农从武汉回到上海工作。192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于4月21日在上海龙华从容就义。据说,当天被捕前,罗亦农刚与邓小平同志会面,从邓小平离开,到罗亦农被捕,前后只有数分钟。后周恩来同志派特科组织营救,负责的是彼时的顾顺章。

观剧后,我们又翻阅了一些关于罗亦农的资料,文字不多却精彩。其中不乏罗与妻子李哲时如同剧集《潜伏》中余则成与翠平般的桥段,也有棺材藏枪劫囚车的周密计划。相信“那年桃花”的创作团队亦知此,但40分钟里,要让观者感同身受,不是素材堆砌这么简单。

一则在场景准。三幕主要场景加一个结尾,有引子,有冲突,有高潮,有收尾在恰到好处。从罗被捕时观众的远观,到近距离感受夫妻二人五分钟的短暂团聚,再是多媒体影像下的内心斗争,最后破解藏头诗,竟还有悬疑的味道。带着观众走的故事,总是更精彩的。

二则在味道正。这说的一是剧本本身,是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缩影,不多赘述。二是所有的演员,都是馆里的工作人员,这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的。开口字正腔圆,举手投足表演到位。后来一想,没想到是馆里人,却也因是馆里人,才如是吧。

三则在插件多。观全剧,除了感受到精心打磨的诚意外,还有由此IP(如可称之为IP的话)扩展的更多尝试,权且称为插件。场景、演员、服装、故事线、周边等等,“那年桃花”甚至有着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味道,或许一枝在40分钟里,一枝在观者离开后,从罗亦农了解龙华、了解革命、了解“四史”的时间里。

正如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任、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在剧终时所言,希望借此剧弘扬中华英烈精神,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当演员谢幕时,饰演罗亦农的演员手执桃花回到舞台中央时,我身边的不少观者为之动容,瞬间泪目。

1982年,罗亦农的夫人李哲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五十四年弹指而过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亦农同志如英魂有知,一定又会为之放怀大笑了:‘哈哈!真是妙不可言!’”

那年桃花红似火,盛世如你所愿。







作为龙华看守所旧址的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成为一座“大型剧场”。现场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也换上民国时期服装全程参与演出。在无剧场环境中,观众见证了主人公罗忠阳和妻子李云芝这对革命伴侣的伉俪情深,也见证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毫不动摇的革命信仰。为了能让观众更好体验视听的沉浸感,话剧特别安排在傍晚时分上演。随着晨昏交替和剧目的进行,形式的呈现也从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表演,转为视听全息技术的呈现。举世闻名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罗亦农立下不朽功勋;“学我之所学,以慰我”,是他写给妻子的遗书,其殷殷之情,跃然纸上;“勉励在外同志继续奋斗”,是他在狱中留给党中央的遗言,其壮志未酬,令人扼腕。《那年桃花》剧中的背景,正是龙华看守所。该剧深度挖掘革命者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对于信仰的无限忠贞、对于爱情的永久追随,展现出革命烈士精神永生的伟大力量。

——BERYL


本剧的诞生与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息息相关。作为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通过主创团队的精心编排,四幕剧巧妙地游走于纪念地的游览路线上,观众们跟随剧情走过的地方,就是当年革命烈士们的牺牲地。本剧所有的演职人员也不是专业的话剧演员,他们都是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工作人员,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以写剧本为起点,打磨出一部完整动人的话剧作品。同时本剧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也与现实遥相呼应。革命者张恺帆在关押期间写下的《狱中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让桃花与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年桃花》中的男主角罗忠阳也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秘密传递出他的绝笔诗作。

——弄堂模子


首观《那年桃花》,故事情节令人深刻,打破传统,全新的沉浸式演出,换装进入剧情,让观众有了自由视角的选择,使得故事更加生动。

演员精彩的演出,无论角色大小都非常专业。结束后才知道是员工组建草台班子,厉害 。特别是最佳女配角小姐姐又给力又漂亮的投入,感觉自己真的穿越了。

——Smad


话剧的美丽在于能“连接时空”,让我们回到那个热血的时代,感受先辈们的无畏、牺牲。

 是他们的人生装点了历史

是话剧再现了他们的人生

——Ysong


博物馆日,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特别安排了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这是全国首创的无剧场话剧,这场红色文化的演出,就直接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里实景进行,精心设计的剧本、演员倾情奉献,所有观众全程穿民国服装,用徒步方式在多个演出场景游走,无剧场式的参与感,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是一场精彩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昨天是它演出的首秀场,今后两天还会有两场演出。剧组说我穿上民国衣服,比较像地下党人员呢。

——金蛋_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