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卫宁导演对话重大历史题材导演创作
——导演系举办“谱写伟大历史诗篇——对话著名校友毛卫宁导演”(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之名家对话活动)
10月28日下午2点,导演系邀请了上戏校友毛卫宁导演做客红楼黑匣子,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次题为“谱写伟大历史诗篇——对话著名校友毛卫宁导演”名家对话,此次对话由导演系党总支副书记石俊主持。电视剧《功勋之李延年》的男二号——表演系96级校友邵汶作为特邀嘉宾共同参加了对话。毛卫宁导演结合近期热播的三部影视作品《百炼成钢》、《功勋》和《霞光》,谈了他如何创新结构和形式,在戏剧美学上有所突破,让重大现实题材作品、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等主题剧的创作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对话开始之前,导演系党总支书记尹悦蓉向大家介绍了本学期导演系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名家对话、课程展示、名家讲座、成果发布、课程建设等部分,此次导演系教师党支部发起与毛卫宁导演和演员邵汶的对话,旨在通过名家和校友的作品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活力,扩大创作选题视野,关注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同时,今年导演系在建设戏剧影视导演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邀请著名影视导演对话,也是对教学的一次很好补充。
聆听讲座“导演的艺术质量相当于手捧水”
毛卫宁导演在分享自己的经验之前,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就读上戏时的一次讲座,毛导笑言:“时隔多年,很多课堂上的东西都有些忘记了,需要提醒才能记得起来,但是谢晋导演在那次讲座上说过的一句话我记到现在,那句话就是:‘导演的艺术质量相当于手捧水’。”这是一句十分富有哲思的话,与我国的一句竹篮打水的老话十分相似,但是其意义却又有很大的差别,谢晋导演的这句话在于激励同学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而当时的学生、现如今的毛卫宁导演也确实一直被这句话激励着,如今他又将这句话对同学们再次讲述,这其中蕴含的不再仅仅是激励,更有了一番传承的意味。
百炼成钢导演应具备的能力
谈到自己的三部作品创作时,毛卫宁导演的语调也依旧幽默。《百炼成钢》这部作品的拍摄周期仅有一百天,而电视剧却要表现的共产党诞生至今100年以来的历史。这样的宏大的历史主题意味着需要对大量素材进行取舍,毛卫宁导演讲述了自己在拍片前期去各地了解、收集资料等筹备工作的不易,以及在面对疫情特殊时期特殊政策时的种种应对。毛卫宁导演话锋一转,把话筒从左手换到右手,说道:“那段时间我一天只吃半顿饭,一下瘦了二十斤,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当然了,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一句话就把同学们逗乐了。而《百炼成钢》最后的呈现也证实了毛卫宁导演及其团队在叙事美学上的突破是有效的,组歌集锦式结构是新颖的、吸引年轻观众的。最后的总结中毛卫宁导演为同学们阐述了什么是他认为的导演能力,特别强调了作为导演必须具备、但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几项能力——沟通组织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同学们清晰地意识到关起门来搞创作是行不通的,单论创作能力也是走不远的,必须多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锻炼,才能在面对危机时做到临危不乱、化险为夷。
身临其境理解人物的使命感
表演系校友邵汶也发表了自己与毛卫宁导演合作中的种种感想,以及自己从演员视角出发,对主题剧表演中的“真实性”的理解与感悟。他结合谈毛卫宁导演通过“报番号”、观摩战争纪录片、复刻战争场景等举动,让演员身临其境,理解人物的使命感,最终达成表演的真实性。
名家对话创作题材和技法指引
对话环节,三位同学做了认真的准备,本科一年级新生的陈佳炫同学结合网友评论提出了如何让年轻观众喜欢观看主旋律影片问题。毛导引导她认真感受作品的本身并用更多艺术手段还原真人真事、真切感受时代特点开展创作实践,作品的质量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口碑和好评;研究生周思毓同学结合《平凡的世界》中的三组长镜头开展提问,毛导回答长镜头不仅仅是炫技,更考验导演的舞台调度能力,和对戏剧的排练能力。长镜头是对生活的还原,更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更考验主创团队的默契合作;美籍留学生茉莉从导演如何带领国际团队合作的角度提问毛导。毛导以跨国拍摄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例谈了如何想办法赢得外国同行的认同。他首先提到了在上戏吴小钧教授那里学到的俄苏戏剧史的知识对他此次创作和投标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还说在去俄罗斯拍摄前看完了几乎所有他能找到的40多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影片,并做了分析研究。最后他用超越个别民族的感情,站在全人类的视角表现出的反战的情怀打动了俄罗斯同行。
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之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他们不仅是从理论知识上得到了新的增长,也从这些前辈们的经验中收获了许多创作经验。整场对话既严肃认真,言之有物,又有真情实感,使在场的师生领略到了一名优秀导演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道德品格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两位师哥对同学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一定要把握在上戏的大学时光,多听讲座、认真听课、用心开展实践创作,毕业后创作出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佳作。
(文 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