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系21级研究生作品《白夜》及心理剧工作坊参加第五届金砖国家戏剧节线上展播

发布者:导演系发布时间:2021-11-15浏览次数:875


——当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建系60周年相遇


1112日,俄罗斯第五届金砖国家戏剧节举行了线上展演活动。上海戏剧学院2021级导演系研究生作品《白夜》及探索和挖掘角色内心世界的工作坊参加了这一活动。

金砖国家戏剧节是一个为从事戏剧艺术生活和创作的年轻人举办的盛大的庆典活动,由俄罗斯科布松戏剧艺术学院(Institute of Theatrical Arts named after J. Kobzon)主办,已成功举办四届,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此次参演是导演系继2019年《俄狄浦斯王》、2020年《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之后第三次参加该戏剧节,也是疫情以来第二次以线上形式参加。除参加金砖国家戏剧节之外,恰逢导演系建系六十周年,导演系师生用辛勤的汗水和创作的成绩为系庆活动献礼。

本剧指导老师为导演系教师常佩婷,形体指导为范捷老师,剧本改编指导为导演系博士研究生周千愉。此外,在各部门工种的分配上,除灯光设计由灯光专业同学负责外,导演、剧本改编、制作人、演员、舞美、服化全部由导演系研究生团队组成,大家各司其职,在实践中加强对剧组各部门之间进行配合的理解。

致敬经典:改编与舞台呈现的结合

20211111日,是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巨匠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与以往规定剧本的模式不同,本届戏剧节主题为陀耶妥耶夫斯基。陀耶妥耶夫斯基留下的诸多经典多为鸿篇巨制,如何选择具有戏剧冲突且可运用当代视角进行表达、并能够将舞台呈现浓缩在四十分钟的作品是排练前需要首先敲定的事情。同学们根据常佩婷老师的建议在完成大量自主阅读后,最终选择中短篇小说《白夜》,将其作为文学素材进行舞台剧剧本改编,以展现中国对该作品的理解和美学思想为根基,深挖陀氏作品表层下对人的深思。改编后,幻想家和娜娜的四个夜晚由四组演员分饰,体现了改编的奇巧构思。

肢体表现:群体场面的动态呈现

剧本对原小说台词进行大量删减并增加肢体动作,更具行动性与张力的呈现方式。如对剧本中的房子和路灯的处理,发挥想象力,以身体的重叠和变形来体现,在排练过程中专门请到范捷老师以视点方法对演员进行训练和指导,使得构成两所房子的演员在切换时达到整洁而统一的效果,同时,范老师指出,每位群演都要找到心理支撑和态度,在同一中体现特点。

舞台呈现:极富中国诗意的留白

关于舞台,以展现中国特色为审美原则,舞美设计是写意且空灵的极具诗意美,空则是为了达到变,不单单是给观众以留白,也给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

导演系秉承“扎根本土、放眼世界、融贯中西、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更多元的创作实践平台、更宽广的国际交流平台。基于部分研究生新生在本科时期并非就读导表演专业,因此近一个月的《白夜》的联合创排,也是导演人才培养体系下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

同时,自主阅读和作品排演加深了大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这也是导演系国际化与民族化创造性融合的办学特色与专长的又一次体现。

除了演出之外,张佳蕾老师以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学生对《白夜》中的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这一过程也在金砖戏剧节期间进行了线上直播。张老师将社会计量学、人类表演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融合到表导演实践中,引导学生内在世界对角色进行拆分、整合、重塑,学生们不仅对角色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也通过这个过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更丰富的感悟。

                                                                图/文:肖奇奕

                                                                 审核:尹悦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