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系学风建设ING|导演系研究生围读名著, 探寻经典

发布者:导演系发布时间:2023-03-31浏览次数: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导演系读书分享系列活动

          

  围读名著


                 探寻经典

     2023年3月25日下午13:30,导演系22级的研究生同学们,为了深入了解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更好的完成金砖戏剧节《卡拉马佐夫兄弟》剧目排演,于昌林路校区齐聚一堂,在何好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颇具思想深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图书围读、分享活动。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该书改编自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弑父案件的法庭审判。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情欲、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


图片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作家 ,是享誉世界的俄国大文豪 。他年轻的时候就被人称作俄罗斯文学的天才 他跟著名的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齐名 并深受高尔基的喜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24岁的时候就已经因为文学而出名了,他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有着差异 代表作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穷人》等。



读、排ing

      图书分享、围读活动在何好老师的组织下圆满完成,全程两个半小时的分享,同学们自始至终保持着专注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没有一丝懈怠。在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为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李文言

— —初读起来最着迷的不是关于人性善与恶,天使与魔鬼等宏大命题的细致深入思辨,反而是最后阿廖沙与孩子们那一句“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互相遗忘”。苦痛折磨背后一丝人性中善的光芒弥足珍贵且让人心安。

作为上帝最杰出的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常常通过否定的形式来肯定信仰与宗教的力量,或者说,“上帝是否存在、上帝能否带来救赎也一直困扰着他,对上帝的肯定与否定,是他和他笔下人物激情与痛苦的源泉。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即映照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种犹疑与惶惑,质疑上帝的德米特里、借宗教大法官说出渎神之论的伊万、上帝忠诚的仆从阿辽沙,在上帝与魔鬼的对峙之间,淫欲与纯洁,罪行与神圣,人性与兽性常常矛盾地集于一人之身,徘徊于天堂与地狱之间才是生命的本相。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天国喜欢一个悔过的人胜过十个规矩人,劣迹斑斑的德米特里比起冰冷的、圣徒似的的阿辽沙要血肉丰满得多,苦难的净化与悔罪的可能,正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化众生、宽恕一切的宗教理想,呈现了最复杂的生命力量。


范泽昆

— —“探索人内心的全部深度”初读陀氏的作品总会看到这句话,当时并未太过留意,以为不过是与促进书籍营销的广告语罢了。切身一页页走进陀氏的世界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繁杂的长句与绕口的人名打的不知所措。当阅读过半,烦躁的情绪渐渐平息,会发现他的文字值得反复咀嚼与品味,经得起推敲与思索。情节并非最为重要的内容,矛盾而多变的细腻情感与不同人物其独有的内心想法才是陀氏最为人称道的特点。他老人家也从不吝啬自己带点讥讽味道的幽默感,读着读着便跳出书页刮一下我的鼻子再牵着我驶向一颗心波涛汹涌的海洋。


图片

罗悦利

— —这是在数十个漫漫长夜中读完的书,所以在我看来它有灰黑石油一般的底色。上一本读的陀翁的书是《地下室手册》,相对于《地》的癫狂与痛苦,《卡》显得平和与理智(至少是上册)。当然上册显得舒缓是因为《卡》涉及的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以及讨论的问题非常棘手,这不是能在短篇幅中说清楚的。到了下册时,众多人物、情绪、线索汇集,形成了大爆发。如果说《地》中人物的爆发就像是“阴暗扭曲爬行”的话,《卡》则是带着克制的癫狂,是卡嘉高尚的爱,是伊万的自言自语,是斯乜尔加科夫微眯的左眼,甚至是老上尉要变的魔术。陀翁像医生一样拿着手术刀在角色身上比划着,精准地找出了每个角色的弱点与破绽,然后在一旁包容地顺着肌肉纹理切入,将人物的思维逻辑和种种想法展现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甚至恶人,要比我们想象中的他们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实我们自己也一样。”《卡》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双重性,最吸引我的就是陀翁对人物的精神分析:人是如何同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做斗争的,如何将自己的道德准则融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同他人的生存法则打交道,如何变得扭曲但依然看上去体面的,就像哪哪不对但却能运行的程序ji一样。因为人既有崇高也有堕落的倾向,但因为某种力量,比如道德或是信仰使他们无法同周围世界一同顺利的扭曲变形,于是他们都坚持到所能承受的极限后破碎。破碎与重建是一种自然循环,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这样的转变是极为痛苦的,几乎要打碎这个人原有的所有信条,可以说是对ta已有生命经验的全部否定,因此它极为危险。“要么在真理之光照耀下重新站起来,要么……因为服从于他所不信的道德准则而向自己和所有的人进行报复,最终在仇恨中毁了自己。”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演出,将作为2022级导演系MFA的9名同学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希望他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同时在创作中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着人性的更深层不断探寻,并呈现出一场完美的戏剧盛宴。


图片

《卡拉马佐夫兄弟》,
全书长达七百多万字,人物关系极其复杂,涉及人物三十多位,改编成戏剧充满挑战,但是2月6日建组以来,22级导演系MFA的同学们和指导老师何好,已经夜以继日地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排练工作,目前大家积极准备,认真排练。小说改编的文本逐渐成型,同时大家也群策群力,探寻更多的表达可能。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