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延安路导演青年先锋队赓续兵团精神,助力文化润疆

发布者:导演系发布时间:2024-07-13浏览次数:10

今年,恰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为贯彻学习兵团精神、助力文化润疆战略,导演系延安路导演青年先锋队于202477日至12日赴军垦第一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在全国1119所参赛高校、6739支队伍中,延安路导演青年先锋队脱颖而出,在决赛现场大展风采,并登上了央视晚间新闻。获得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吕学武的真挚寄语。 


在参加比赛之外,同学们充分利用采风时间对石河子市的文旅资源作实地调研。


一、在兵团高校中感受文化传承

蒋心恬:我们首先来到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的非遗馆。馆中陈列的那些精美的刺绣、细腻的剪纸、古朴的木雕,无不展现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造力。一件以胡杨木为原料,描绘开垦军民和新疆是少数民族朋友的雕刻作品,融合传统材料与当代技艺、串联传统文化和兵团文化,为非遗文化传承打开新思路。 

随后,踏入石河子大学校史陈列馆深入探索这所学府从诞生到茁壮成长的辉煌历程通过一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展品将大学的建校史与兵团的拓荒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由得想到,即将迎来上戏建校80周年,如何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传承好、传播好上戏悠久、光辉的校史是每个上戏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二、在兵团展馆中开展文化调查

吕硕:本次实践考察中,我们前往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军垦第一连、军垦博物馆三个石河子市地标性兵团红色旅游地调查学习。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展示着1965年视察石河子时留下的宝贵历史资料铭记着总理对新疆及石河子的深情厚望,也激励着一代代军垦儿女坚守边疆、无私奉献。参观中,石俊老师特别以周总理为上戏排演的《年青的一代》修改“血书”台词为切入点,讲述周总理和上戏的渊源。 

军垦第一连作为兵团初创时期的缩影,见证了兵团建设者们在荒漠中开辟绿洲的艰辛历程。在炎炎烈日下,我们体验“二人抬杠”拉犁、打铁等劳作项目,酷暑燥热的天气和保存完好的连队旧址都使我们在体验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的兵团岁月。然而,我们在此品尝的忆苦饭“并不苦”,其营养全面、味道可口的饭菜恰恰体现出兵团人改天换地的奋斗成果。

 


在军垦博物馆,我作为参赛代表,为军垦广场上的王震将军像敬献花篮。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久久凝望王震将军像,感受到将军慈祥地凝望着街对面宏伟壮阔的石河子文化宫建筑,眼神中充满无限的欣慰与激动。


三、在兵团故事中挖掘文化表达

蒋心恬:我们有幸在组委会的安排下,观看了由八师石河子市艺术剧院编创的新疆首部兵团题材文旅剧《燃情岁月》和润疆剧目创作及展演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的音乐剧《沉默的树》。

文旅剧《燃情岁月》是对石河子重点红色旅游4A级景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展陈的一个艺术延伸,用音乐、歌舞的形式,演绎了在新疆和平解放初期,为了支援边疆建设,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在戈壁荒原,铸剑为犁掀起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人们生活状态和生命历程。 

音乐剧《沉默的树》以第一代军垦人张发生在沙海中植树造林为背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动再现了在艰难环境下不畏沙尘、无私奉献、建设边疆、开荒植绿的波澜壮阔历史。 

两部作品均以展现军垦文化、地域特色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为主旨,用现代语境解读历史,并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空间场景切换的视觉效果来展现剧情。在吸引和便于游客了解兵团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励游客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军垦文化,体会老一辈军垦人开垦建设边疆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戏剧+思政”“戏剧+文旅”的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当年王震将军带着曾经在南泥湾垦荒的部队从延安挺进新疆、扎根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奉献一生。今天,我们上戏青年从上海的延安路出发,迎先辈之足迹,展兵团之精神,用我们的艺术创作寻疆、知疆、润疆,为新疆农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文字:吕硕)